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刘芳)近日,中国合成生物学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光明科学城2021在深圳举办。这是我国合成生物领域里的年度盛会,集政府、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多方共同研讨中国合成生物学领域颠覆性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共同推动我国合成生物产业迈向国际舞台新征程。
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被视为理解生命的新钥匙、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将为医药与健康安全、农业与食品安全、环境与能源安全提供新技术源头。2020年,当新冠病毒大流行席卷全球时,合成疫苗为建立主动群体免疫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合成生物产业已成为各国风险投资的风口,中美两国也已将合成生物学列为国家重点科技前沿领域之一。
据介绍,本次大会由主论坛和两个平行分论坛组成,议题设置多样,嘉宾组成互补,从合成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到合成生物学在社会环境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再到合成生物如何拓展生物应用的边界与撬动巨大的经济价值,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重量级科学家与青年学者、商业领袖及投资机构均进行了热烈探讨与深度分析,与会专家学者也共同见证了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青年工作组的成立,合成生物学各方力量逐步在深聚集。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深圳光明科学城承载建设了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院、合成生物产业园等相继落地。今年10月,光明也在全国率先发布了《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4个1000万”激励措施。
光明区委书记、区长蔡颖表示:“目前,我们正谋划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年将建成至少3个合成生物产业园,提供10万平方米以上专业化产业空间,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将光明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地,助力深圳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承担建设 “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院”一系列重大载体,原始创新催生“沿途下蛋”孵化了众多企业,硕果累累。尤受业内称道的是,深圳先进院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写入推广深圳经验47条文件中。